
耐能智慧創辦人兼執行長劉峻誠:邊緣 AI Agent 是未來趨勢!
生成式 AI 浪潮席捲全球,然而其龐大的運算需求與隱私疑慮也浮上檯面。耐能智慧創辦人兼執行長劉峻誠近日受訪時,直指邊緣 AI Agent 將是未來的必然趨勢,強調其解決雲端模型「幻覺」問題,並能有效保障資料隱私與提升效率,如同哆啦 A 夢般成為個人與企業的貼身助理。
耐能如何看待 AI Agent:在地化與聚焦垂直應用
劉峻誠指出,耐能智慧將 AI Agent 的核心定錨在「地端」與「垂直應用」。
他解釋,雲端大型語言模型(LLM)常因訓練資料來源複雜,導致回覆可能出現「幻覺」或不一致的現象。
相較之下,地端 AI Agent 能有效控制輸入資料來源,確保問答的正確性,避免外部資料汙染,這對於企業機密資訊尤為重要。
劉峻誠深信,透過模型小型化(如知識蒸餾、量化等技術)與針對特定垂直領域進行微調,AI Agent 將在未來一兩年內於各行各業「百花齊放」。
這些產業都已經在應用邊緣 AI Agent
劉峻誠也和我們分享,耐能智慧已積極將 AI Agent 導入內部營運,更已與各產業夥伴攜手合作。
在內部應用方面,耐能的會議系統(基於 Neo 330)已內建 AI Agent 功能,能自動生成會議摘要,並進行即時多國語言翻譯。劉峻誠坦言,初期團隊成員對於新工具多少會有磨合期,但隨著時間推移,大家普遍感受到其帶來的便利性、準確性與工作效率的顯著提升,進而形成良性循環,這套服務也已經向外販售。
至於與合作夥伴應用,劉峻誠表示,產業遍及醫療、金融、教育、製造業,甚至是主權 AI。「在教育方面,我們早已與史丹佛大學展開合作,做 AI 的助教應用。」劉峻誠舉例。
在醫療領域,耐能已與國泰、長庚、榮總等台灣指標性醫院合作發展醫療 AI Agent 應用,這些系統具備「前後文反思」(Chain-of-Thought)能力,能像醫生問診般,在對話中保持高度關聯性,例如從「肚子痛」延伸到「左腹還是右腹痛」,避免不必要的資訊跳躍,這大大簡化了病史查詢、病歷整理等重複性工作,並能自動關聯與病症相關的資訊。
在金融領域,則為券商(如摩根士丹利、PwC、摩根大通)提供 AI Agent 服務,協助市場分析部門快速整理大量金融資料,分析如關稅政策等議題對產業鏈的影響,並在短時間內生成具邏輯性的報告與指引,提升決策效率。
至於主權 AI,則與德國、沙烏地阿拉伯等國合作,支援政府部門或智慧城市的運作。這類應用同樣強調資料不離開地端,保障國家機密資訊安全。劉執行長指出,主權 AI 是「放大版的AI Agent」,耐能的 N 系列,如 NEO 350,可以堆疊成超大型系統,應對國家級別的需求
這些實際案例顯示,邊緣 AI Agent 在資料敏感、需要即時反應且重視客製化服務的產業,已展現出無與倫比的價值。
邊緣 AI Agent 興起將帶動 NPU 崛起
劉峻誠表示,邊緣 AI Agent 的興起,勢必帶動專為 AI 設計的神經網路處理器(NPU)的崛起。
他解釋,NPU 與傳統的中央處理器(CPU)或圖形處理器(GPU)不同,NPU 是專為 AI 運算量身打造的晶片。他以 3D 遊戲的發展為例:當年 GPU 的出現,才真正讓 3D 遊戲流暢運行,成本也大幅降低,最終促成 GPU 的普及。如今,生成式 AI 成本高昂,將如同當年的 3D 遊戲一樣,促使產業轉向更高效、低功耗的 NPU。
峻誠更指出,耐能是全球最早量產 NPU 的廠商之一。這種先發優勢與技術積累,讓耐能能快速將 GPT 模型微型化並部署至邊緣設備。
劉峻誠強調,耐能的 NPU 一直以來都支援多模態(Multi-model)運算。他澄清,市場上有些宣稱 NPU 無法支援多模態的說法,實則是因為部分廠商的 ASIC(特殊應用積體電路)僅針對特定模型設計,缺乏通用性。
耐能的 NPU,特別是其採用的 Transformer 架構,在自然語言處理(NLP)和影像處理方面都有大幅提升。這種架構能夠理解空間(地理)和時間序列上的關聯性,對辨識複雜情境相當重要。例如:
- 智能助理: 能夠同時處理語音、影像和文字,理解語境並給出精確回應,例如分析照片並提供地理資訊。
- 自動駕駛: 解決傳統 CNN 模型在複雜路況下的盲點問題,例如能精準識別雨天、昏暗環境下的卡車或電線桿,大幅提升行車安全。
- 行為識別: 能夠區分兩個糾纏在一起的人是在打架還是擁抱,因為它能處理時間序列資訊。
- 人臉識別: 結合紅外線(IR)與 RGB 等多種訊號,能有效防範 3D 面具攻擊,甚至能辨識雙胞胎。
劉峻誠認為,當 AI Agent 普及到每個設備,例如手機、電腦、甚至家電時,將會讓我們的生活更接近科幻電影般的智慧化世界,而晶片的小型化與高效能是實現這一切的基石。
雲端、地端怎麼選才省?砸錢自建專屬AI會是冤大頭?企業避坑指南一次看
根據資誠報告,多數台灣公司看好AI能賺錢,卻有超過四成根本沒用過AI,對它的信任度也偏低,企業在考慮導入地端專屬AI最,常遇到的四大難題帶你一一解開。
根據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發布的《2025年全球暨台灣企業領袖調查報告》,有60%的台灣企業預估,生成式AI將在未來1年內帶來利潤成長。
然而,報告也指出, 台灣仍有高達42%的企業在過去1年未曾使用AI,高度/非常信任生成式AI的企業更僅占5%,皆低於全球平均 。
換言之,台灣企業在面對AI時,展現出「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矛盾心態。關於AI的導入與落地,各種觀點眾聲喧嘩,使得企業難以果斷下決策。
雲端還是地端?通用大模型或專屬小模型?本篇報導邀請來自產業智庫、顧問公司與解決方案供應商的第一線觀察者,從技術趨勢、成本預算到實務部署,逐一拆解企業導入「地端專屬AI」最常面對的4大問題。
Q1:雲端、地端成本差距多大?哪一種更省?
陳文裕/數位無限執行長:
雲端方案表面上無需建置基礎設施、看似彈性十足,但一旦使用頻率拉高、規模擴大,長期租用費用很容易飆升。
反觀地端部署雖然前期投入較高,若能善用GPU管理與資源切割,一套硬體可支援多部門同時運行,使用率提高、成本也能有效攤平。
林緯/群聯電子技術長
以4,000人的企業為例,若全員使用GPT類型的模型輔助日常工作,部署在雲端1年可能需投入約新台幣5,000萬元。若改採地端部署,初期建置成本不到1,000萬元,後續幾乎無額外費用。
如今,甚至出現適用1至3人的團隊入門級設備,10萬元即可跑得動320億參數量的語言模型。
Q2:地端部署程序多又繁雜,為什麼不選雲端就好?
蔡宜潔/APMIC AI生態圈策略夥伴總監:
雲端服務的優勢在於標準化與模組化,就像買現成的3房2廳公寓,如果這樣的格局能滿足企業需求,只要開通帳號就能立即使用,部署速度確實較快。
相比之下,地端部署就像「買地自建」,需要較多的規畫與建設時間,但是比較能打造出更符合自身需求的系統。
此外, 地端的關鍵優勢,在於高度的自主性與客製彈性 。
雲端的控制權多半掌握在服務供應商,使用者能調整的範圍有限;而地端部署讓企業能完全掌控模型與資料,依照實際需求彈性配置,打造自己想要的樣子,特別是涉及機敏資料時,地端部署便是不可或缺的選項。
Q3:導入AI一定要微調模型嗎?能不能用現成的?
盧志浩/資誠創新諮詢公司董事長:
導入專屬AI,不一定得從頭自建或微調模型。實務上,大多數企業會根據需求與資源狀況,採取3種不同的方式來使用AI:第1類是「通用型AI」,例如微軟Copilot等公有雲或SaaS工具,適合處理日常文件、摘要、數字分析等基本任務,不需微調,直接開通即可用。
第2類是「專業型AI」,像是法律或醫療專業領域的訂閱式工具,這類模型已針對特定任務預先訓練,即使不客製也有不錯效果,適合對特定領域有需求但資料量不足的企業。
第3類才是「專屬型AI」,也就是企業針對自身核心競爭力,自建AI算力、訓練模型並在地端部署,掌握高度自主性與機敏資料安全。這需要較高的投入與成熟的AI操作能力,不建議一開始就跳進來。
企業不必一次做到最複雜,而是可以從串接不同工具與AI 代理(AI agent)開始,小步測試AI的應用邊界與企業的真實需求,再決定是否擴大投入。關鍵在於找出適合自身節奏、符合使用需求的組合,而非一味追求自建。
Q4:導入AI前應該注意什麼?有推薦的落地流程嗎?
朱師右/資策會MIC產業顧問兼組長:
企業導入AI前,第一步還是資料數位化。很多企業的機台沒有聯網,也沒有資料輸出功能,這時可以用非侵入式的方式,例如裝智慧掛鉤或攝影機,從電流或畫面反推機台運作狀況。這樣可以在不更換設備的情況下,把資訊變成數據。
除了設備數位化,企業也要盤點自己有多少資料、資料的品質如何,資料準備好後,才可能進一步做模型微調、RAG或更進階的應用。此外,導入AI不只是技術工程,更關乎企業文化與決策思維的改變。若高層尚未具備轉型意識,即便中層有心推動,也可能因無法說服管理層投入資源而功敗垂成。
建議企業從數位體檢做起,盤點自身體質、痛點與資源,再視需求擬定中長期AI導入藍圖。或參考數位經濟暨產業發展協會(DTA)的台灣數位轉型大聯盟、人工智慧技術服務機構服務能量登錄等平台,了解可搭配的解決方案與補助資源,降低導入門檻。
溫紹群/勤業數位轉型服務負責人:
若要推動長期應用與規模化部署,企業內建立「AI Lab」將會是關鍵。
所有要部署到實際業務場景的AI模型,都應先進入AI Lab,進行資料驗證、精準度測試與風險評估,確認達到一定標準後再釋出。AI Lab的角色不只是測試新技術,更是建立「準入/準出機制」的中控平台。
此外,AI Lab也應涵蓋跨部門協作機制,讓業務、IT、資安、法遵能共同參與決策與監管。從長期來看,AI Lab就是企業內部發展AI的中樞治理單位,如果沒有一套管理制度,再多應用也難以持久。企業若期望從試點走向轉型,必須思考AI的「治理力」,而非單點落地而已。
[圖文源自於數位時代]
製造業不再「黑箱」!邁特電子靠地端AI揪出產線死角,作業時間狂減 7 成
邁特電子為解決產線難以追蹤的問題,導入PowerArena的地端AI影像辨識系統。透過攝影機分析作業員動作,精準找出流程瓶頸。
「很多AOI(自動光學檢測)能檢測產品瑕疵,但對於作業員實際的操作情況,過去一直沒有比較好的觀測方式。」邁特電子副總經理戴憶帆這麼說。
邁特是一家專精於「少量多樣」製造的電子製造服務企業,因應產品變動頻繁,產線設計複雜,人工操作比例也相對較高。許多關鍵流程由人力完成,但系統無法辨識這些動作,難以追蹤執行情況,想要優化流程卻無從著手,成為他們數位轉型的一大難題。
為了打開這個難以觀測的黑箱,邁特自2019年起與PowerArena(百威雷科技)合作,導入地端部署的AI影像辨識系統。透過在工作站加裝攝影機、訓練專屬模型,他們已在一條完整產線上導入,成功找出多項原本難以察覺的流程瓶頸,甚至有工作站可以減少7成作業時間。隨著成效逐步顯現,邁特也正加速將此系統擴展至更多產線。
在以人工為主的產線上,常見的製造執行系統(MES)雖然能夠掌握各工作站的時間與產量,但是往往無法看出為什麼某些工作站容易卡關、耗時較長。
攝影機分析「卡在哪」,效率翻倍快轉
以邁特的產線為例,「測試站」常是整條線上最容易卡住的環節。作業員需依序刷條碼、觀察燈號、執行多項測試,只要其中某個步驟特別耗時或容易出錯,例如零件擺放設計不良,導致拿取困難,整體作業時間就會被拉長。然而,傳統系統只能呈現這一站「做得比較久」,卻無法指出具體是哪個動作出問題,自然也難以進一步優化流程。
邁特導入PowerArena的「HOP人因作業系統」後,得以開始分析這些過去無法觀測的細節。每個工作站加裝攝影機後,AI能自動標記每個動作的起訖點,追蹤手部動作、操作流程與等待時間,一旦異常,能立即回調畫面確認。透過這樣的系統,團隊能清楚掌握哪個動作耗時最久、哪個步驟出錯率最高,也因此能夠調整與優化問題點,大幅提升整體效率。
戴憶帆指出,導入AI後,才發現耗時經常集中在幾個容易出錯的小動作,例如貼錯標籤、拿錯零件或擺放位置有誤等。這些問題過去難以察覺,現在則能精準定位、對症下藥。瞭解問題點之後,團隊進一步優化工作站設計與作業流程,成功將其中一個工作站的作業時間從3.5分鐘壓縮至1分鐘。
「傳統系統只能告訴你『出了問題』,但PowerArena讓你知道『問題發生在哪』,這是關鍵差別。」戴憶帆表示。
7天搞定模型微調,讓AI貼緊產線細節
各間工廠中的每條產線都不盡相同,AI模型若無法完全貼合現場情況,就難以發揮最大效益。因此,PowerArena提供fine-tune(微調)服務,藉此打造「專屬於這條產線的AI」。
PowerArena解決方案總監彭建航表示,針對常見的產線流程,其內建模型具備7至8成的準確率。經過微調之後,準確率可提升至9成以上。實務上,企業只需要協助安排現場拍攝約10至30分鐘的影片(或300至500張照片),PowerArena便可於7天內完成訓練、完成模型微調並部署至地端伺服器。
邁特已於2022年完成一條完整產線的AI導入,目前評估新增新工作站或新任務時,也會與PowerArena密切合作,判斷是否適合導入HOP系統。戴憶帆分享,挑選導入的重要策略是「共通性」,像是測試站,就算是換了產品也會是類似的流程,這就是很適合初步導入的工作站。
企業導入影像AI時,第一個要回答的問題其實不是技術可行性,而是資料是否安全。雲端部署雖部署快速、成本低,但資料上傳恐有資安疑慮,戴憶帆表示,對於員工隱私與客戶製程的2項保密需求,是邁特選擇地端部署的關鍵考量。
目前,邁特採用研華伺服器與美國網路設備商Ubiquiti的攝影機,完全採地端運算,並由內部管理維運。彭建航解釋,PowerArena提供完整的地端部署架構,包含AI模型訓練、運算,以及流程紀錄與分析,皆於本地伺服器完成,連PowerArena也無法取得資料。
在成本快速下降的時代,企業導入AI不再是雲端專利。戴憶帆分享,初步導入的PoC(概念驗證)階段成本落在50至100萬元。彭建航則進一步表示,目前PowerArena提供的服務價位可落在百萬元級。
當產線夥伴的工作內容不再是黑箱,產線優化就有了更多突破口。邁特電子從一條測試站開始導入地端AI,精準揪出關鍵問題,成功壓縮作業時間。這場轉型證明,AI能讓製造現場的每一個細節變得看得見、調得動,為產線創造實質改變。
邁特電子
●創辦人:戴炑家
●副總經理:戴憶帆
●成立:1986年
●員工人數:1,000人
●產品:EMS廠商,提供整合性的研發設計服務
[圖文源自於數位時代]
1張圖成本從10萬變2元!不甘AI算圖搶飯碗,夢想動畫砸千萬,自建地端AI殺出血路
面對AI對動畫產業的衝擊,夢想動畫斥資千萬部署地端,並整合開源模型,打造易上手的AI圖像生成平台,不僅大幅提升工作效率,也為動畫創作開闢新局。
「以前還會接到一張10萬元的海報案,現在這種案子都沒了。大家現在都直接自己生圖了。」夢想動畫創辦人林家齊感嘆,生成式 AI 正快速顛覆動畫與影像產業的工作流程與報價標準,也打亂了他們既有的接案節奏,他更將這場變革形容為「動畫界的工業革命」。
AI 讓單純的圖像代工類型工作逐漸消失。過去,概念圖、分鏡草圖、角色設計等都需由設計師手工繪製;如今,不少客戶已經能透過AI圖像工具如 Midjourney、DALL.E等產出初稿,甚至連發包都省了。
但當需求更複雜、涉及敘事邏輯與畫面整體風格時,仍仰賴專業團隊介入。因此,面對這股來勢洶洶的 AI 浪潮,夢想動畫選擇主動擁抱變革,將 AI 導入製作流程,嘗試用更高效率的方式,重塑服務價值與角色定位。
夢想動畫成立於2012年,主力業務是影視動畫與視覺開發。早在2017年,團隊就開始測試非生成式的AI工具,為之後的轉型鋪路。2023年,夢想動畫推出名為「Moonshot」的原型平台,意即「射月計畫」,代表他們對AI的野心與冀望,到了2024年,AI算圖平台「Moonland」正式上線。
從Moonshot到Moonland,背後的命名寓意很明確。「Moonland指成功登陸月球,代表AI技術現在已經真的落地了。」林家齊表示。如今,這個平台已經全面導入夢想動畫的每一項專案,從概念圖生成到場景設計,成為團隊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自建機房不上雲,1分鐘能速出百張圖
在動畫產業,「概念圖」是非常重要的溝通素材。林家齊秀出多張元素相似、構圖不同的概念圖,進一步解釋:「有時候客戶心裡只有一些概念或元素,對於最終的結果沒有明確的想像,所以常常需要試出各種方案給他們看。」
以前,製作人需要與概念設計師描述想法,交由設計師人工畫出概念圖,再把圖拿去跟客戶溝通,且通常需要來回數次,時間與經費成本都非常高。
有了Moonland後,製作人只要輸入提示詞、添加指定素材並調整參數,就能在數秒內產出大量符合客戶需求的概念圖,大幅縮短試錯與「做白工」的時間。
除了時間成本大幅下降,更驚人的是單張成本的暴跌:一張概念圖的成本從10萬元降到2元。林家齊說:「以前一張概念圖的成本是10萬元、工期1個月,現在如果不算設備攤提,1張只要2塊錢、1分鐘能生成上百張。」
這靠的不只是從人工繪製到AI生成的轉變,更重要的是,他們選擇「地端部署」路線,使用自家的硬體設備與伺服器來運算圖像。夢想動畫評估,若是使用API串接雲端AI模型,一張圖的成本大約是15至30元;使用自家設備的話,一張圖的電費成本大約是2元。
夢想動畫目前配置約40台伺服器、80張顯卡,並搭建80台虛擬機,1年投入近1,000萬元進行AI研發。林家齊分析,由於公司本身就具備用於算圖的硬體基礎,以及相關資源的部署經驗,轉向AI模型訓練與生成任務,其實並不困難。
「原本是拿來算動畫,現在拿來算AI。」林家齊笑道,這是動畫產業在AI革命中的一點點「地利之便」。
整合開源模型找利基,要讓人人無痛玩AI
2023年,夢想動畫曾嘗試自行微調模型,試圖解決通用模型無法生成台灣街景的問題,但進度才剛跟上,大公司推出的新版本模型就進化到能夠勝任這項任務。
與其苦撐著調整出比大公司更強的模型,不如轉個方向、找出自己的利基。因此,夢想動畫決定不再單打獨鬥,而是打造更容易上手、整合多種開源工具的平台,成為Moonland的起點。
Moonland就像是一個「AI生圖工具箱」,裡面收錄了各種風格的開源AI模型,讓使用者可以依照畫風需求快速挑選。選好模型後,還能進一步調整人物表情、姿勢,甚至換臉、換角色,大幅提升操作彈性與結果的可控性。對影像產業來說,這樣的流程比起用單一AI模型生成,更貼近實務工作需求,也更容易套用到不同專案上。
Moonland平台團隊目前由4人組成,負責開源模型的導入與相容性測試,以及流程最佳化與UIUX設計等。同時,團隊也產製教學內容,協助零經驗的使用者快速上手。
林家齊說道:「使用這些工具的學習曲線很長,一般使用者很難投入這麼多時間與精力。所以我們希望降低進入門檻,讓大家可以『無痛AI化』。」
現階段,AI在夢想動畫的角色仍以「概念圖製作」為主,但林家齊認為,這只是起點,未來AI勢必會用於成品生成。
「以前一部動畫電影做下來,成本可能高達幾千萬元。我們現在的目標,是用AI把成本壓縮到500萬元到1,000萬元之間。」他坦言,這樣的規模才有機會在院線上映時回本,也才有可能開啟一種可持續的影像創作模式。
對影像產業而言,生成式AI仍是一項高度變動的技術選項,但有愈來愈多企業正在嘗試將生成工具納入日常流程。夢想動畫的實踐,顯示出地端部署與開源模型的組合,正在成為一條可供選擇的新路徑。
夢想動畫
●創辦人:林家齊
●成立:2012年
●產品: 動畫與視覺特效公司,專注於動畫製作、特效設計與技術研發,並涉足影視、遊戲與互動體驗等領域
●代表作品:星宇航空安全影片《星探者》、電影《咒》、影集《茶金》等
[圖文源自於數位時代]
【圖解】企業部署AI,500萬甜甜價有找!專屬AI是什麼?地端比較省錢嗎?跟雲端差在哪?
地端部署AI,不再是只有億級預算的企業玩得起!隨著DeepSeek掀起開源與蒸餾風潮,企業打造專屬AI的門檻驟降,從新台幣上億元縮水到500萬元有找。
「DeepSeek出現以前,許多中小企業其實不敢問,也不敢碰AI,覺得太貴、自己玩不起。」資誠創新諮詢公司董事長盧志浩說道:「是DeepSeek讓大家發現,原來有機會可以不用花很多成本訓練,也可以做出表現優異的AI。」
今年1月,由中國新創公司推出的開源語言模型DeepSeek-R1橫空出世,號稱訓練成本僅600萬美元,迅速引發全球對AI訓練成本的討論。如今5個月過去,DeepSeek究竟對產業造成了哪些改變?如何撼動企業的AI部署策略?
盧志浩認為,與其說DeepSeek已經對企業使用AI的現況造成影響,不如說DeepSeek開拓了許多企業的想像,他們終於開始「敢碰AI」了,甚至已經有企業打造出AI法務助手、AI業務系統等功能。
自ChatGPT問世的2年多,企業導入AI呈現M型化趨勢。大型企業有能力拿出每年幾千萬元、幾億元的AI預算,直連微軟、AWS、Google等雲端服務供應商,而小型企業可用SaaS模式敏捷導入;唯獨大量中型企業顯得不上不下,既沒有豐沛的預算,又礙於合規、資安因素等,遲遲難以應用AI。
直到DeepSeek的出現,企業才看見了「自建AI」的可行契機。資策會MIC產業顧問兼組長朱師右指出, DeepSeek的出現,使得「開源」與「蒸餾」這2項特性正式走入產業視野,為企業指出一條新的AI導入路徑——在地端打造專屬AI模型 。
所謂開源,意味著企業不再受限於雲端、封閉的AI模型,能夠將AI部署在自有環境中,不僅提升資安掌控力,也開啟了自行訓練與調整模型的可能性。而蒸餾技術則讓模型變得更小、更輕量,卻仍保有一定的效能;企業得以用更低的運算成本,獨立運行AI應用。
換言之,使用雲端服務不再是企業導入AI唯一的選擇。群聯電子技術長林緯進一步指出,相 比雲端AI對於雲端服務商較為依賴,地端專屬AI能夠全盤操之在己,因而在資安、穩定性與自主性3大因素占有優勢。
最怕上雲資安外流!企業自建地端自主掌握機密資料
「ChatGPT剛推出時,企業導入AI多半仰賴雲端服務或串接API(應用程式介面),但許多關鍵知識、機密資料其實無法上雲,因此愈來愈多企業傾向尋求更具掌控性的方案,降低風險、提高彈性。」資策會MIC資深產業顧問兼主任朱南勳表示。
那些顧慮雲端資安問題,或是期待低成本、高度客製化AI的企業,這次終於有機會乘上AI浪潮。年初至今,硬體廠商群聯電子、資訊服務業精誠資訊等相關廠商,都明確感受到台灣企業對於AI導入的企圖心顯著上升。
就像個人用戶為了讓AI更懂自己,透過提示(prompt)、自訂指令等方式調整AI,企業也期待AI更了解特定領域知識、公司內部資料,甚至內化企業文化與工作流程。這也推動企業投入自建與調校技術,將通用模型轉為符合自身情境的版本,打造真正「專屬的AI」。
具體而言,專屬AI常用於企業知識管理、流程優化與內部客服等。透過串接內部資料庫,能快速回應查詢、輔助決策,成為懂公司語言的數位助理。

精誠資訊以一間汽車零件廠的業務系統為例:過去業務準備報價時,需要先查詢料號、過往交易紀錄,以及庫存情況等,多半需要3天左右,若是使用對接公司內部的資料庫的專屬AI,業務即可直接詢問AI得到資料,報價流程成功縮短至1小時內。
企業專屬AI有多種執行模式,目前討論度高的主流方法之一,是運用開源模型(如Mistral、Llama或DeepSeek),再加上Fine-tune(微調)、RAG(檢索增強生成)等調整模式,來訓練AI特定領域的知識,或是連結外部資料庫。
對此,APMIC AI生態圈策略夥伴總監蔡宜潔分享,通用模型往往對於專業領域的知識掌握度不足,尤其在製造、法律等領域,需要進一步訓練才能提高可用性。
這種運用「開源模型、自行調整」模式製作而成的專屬AI,除了非常了解公司、符合使用需求之外,更重要的是能夠放置於「地端」,將機敏資料留在自家設備。
雲端AI將資料儲存與運算作業委由遠端伺服器執行,並透過網路將結果傳輸給用戶;地端則是將伺服器、系統及相關運算資源部署於自有環境,自行管理資料儲存與運算作業。基於資安或合規要求,台灣的製造、醫療與金融等產業,對於上雲有所疑慮,因此更傾向將資料保存於自家硬體設備。
即便地端技術可行、符合使用需求,硬體成本仍是常見門檻。相比雲端供應商以token或算力彈性計費,地端的運作邏輯是購買GPU、NPU或顯示卡做為運算基礎。林緯估算,過往若是使用輝達的硬體方案,地端導入AI的成本可能動輒上億元。
然而,目前相關成本持續下降中。根據史丹佛大學人本人工智慧研究中心的研究, AI的推理成本在2年間下降280倍以上,硬體成本則是成本每年下降30%,能源效率每年提高40% 。許多台灣硬體廠商也推出更便宜的一體機,軟體供應商則提供模型微型化、GPU管理等降本增效的新方案。
根據多間供應商的估算,目前企業若要初步導入的話,約200萬元至300萬元即可製作地端專屬AI,硬體設備占100至150萬元。整體而言,無論是硬體設備、算力成本都在逐步平價化,讓「落地應用」不再遙不可及。
擁抱地端前,須考量自建門檻、維運成本
在DeepSeek效應帶動下,地端專屬AI正逐漸成為企業導入的可行選項。然而,考量導入生成式AI時,仍應依據資料敏感度、導入資源、應用目標與管理能力,來評估究竟要使用雲端還是地端方案。
相較於雲端的即用即接,地端部署往往伴隨較高的導入門檻與維運成本,不僅需自行建置設備與機房,還須負擔後續維運與擴充規畫,整體流程複雜度遠高於雲端。
雲端部署的優勢在於導入速度快、彈性高、維運成本低,特別適合導入初期或缺乏IT能力的企業;而地端部署則強調資安、系統穩定性與高度客製化,適用於資料敏感度高(如製造、醫療、金融)、已具備一定數位化基礎,並且對AI應用已有明確規畫的企業。
此外,也有愈來愈多企業採用「雲地混合」架構——將機敏資料與關鍵模組保留在地端,其餘則交由雲端運行,實現資安、彈性與效率的平衡。
若從台灣整體產業角度觀察,盧志浩指出,地端部署與小參數模型AI的組合,正是台灣產業得以發揮優勢的關鍵場域。台灣擁有高度整合的晶片設計與製造實力,從AI晶片、邊緣AI裝置到AIPC終端設備,皆具備成熟供應鏈與技術支撐。
企業導入AI的關鍵,不在於選擇雲端或地端的單一路徑,而是理解自身需求與風險承受度,靈活規畫最合適的部署策略。另外,盧志浩也提醒企業,不需等待所有條件成熟再啟動,只要具備初步的治理能力,就能一邊導入、一邊修正,逐步建立屬於自己的AI規範與應用架構。
當生成式AI正重塑產業格局,企業若仍選擇觀望,無異於錯失轉型良機。地端、自主、小模型,或許正是台灣企業啟動下一階段創新的起點。
[圖文源自於數位時代]
2025智慧永續論壇系列
2025智慧永續論壇系列活動包括「永續競爭力產業論壇」與「 淨零轉型永續綠金產業論壇」。
敬邀各位先進踴躍報名參加。
經濟部產業發展署「綠金產業閃耀加值計畫」產業低碳轉型Talk– 淨零轉型永續綠金產業論壇
因應金屬電機產業數位化及淨零轉型的全球發展趨勢,經濟部產業發展署推動「綠金產業閃耀加值計畫」,特舉辦「產業低碳轉型Talk–淨零轉型永續綠金產業論壇」。本次活動將鏈結產學研能量,期望攜手大學校院加速金屬產業升級與綠色轉型的腳步,誠摯邀請金屬產業廠商踴躍參與,共同掌握新型態輔導模式,開創產業轉型升級新契機。
本活動將邀請經濟部產發署長官及計畫辦公室代表,說明推動機制、輔導資源與供應鏈串接新型態模式。並邀請具代表性的參與企業分享實務成果,進一步促進經驗交流與複製擴散。此次亦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合作,介紹在數位轉型、淨零減碳專題與智慧自動化應用方面的研究能量與產學合作模式,協助企業掌握未來產業發展趨勢,加入數位與綠色雙軸轉型的行列。
報名方式:採線上報名,報名期限至114年07月01日(星期二)止
**活動備有餐盒**
活動地點: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學院EB110會議室 (彰化縣彰化市師大路2號)
立即報名
聯絡人:賴小姐(04-7232105分機8002),E-mail:ecollege@gm.ncue.edu.tw

耐能獲沙烏地阿拉伯國家發展計畫支持 ,深耕中東半導體創新生態


憑藉在可重構神經網路處理器(NPU)
耐能早前已與沙烏地國家半導體中心(NSH)建立策略合作關係,
耐能創辦人暨執行長劉峻誠表示:「沙烏地政府對 AI 技術的前瞻性投入,以及 RELOCATE 計畫的高效執行,令人印象深刻。此次合作不僅是資金面的支持,
NTDP 發言人則表示:「我們很榮幸歡迎耐能加入 RELOCATE 計畫,這充分證明沙烏地阿拉伯在全球深科技(deep-
此次成功進駐沙烏地,
【物聯網智造基地】國產AI SoC開發方案-Sunplus C3V實務Training(中部場)

活動內容 / Event Details :
【Sunplus C3V介紹】
本次實作 Training 將聚焦於國產 AI SoC —— Sunplus C3V 的開發實務與應用導入,現場將介紹 C3V 晶片架構、AI 功能與開發工具鏈,並透過實機操作帶領與會者進行開發板實作。
Sunplus C3V 是一款以 Linux 為核心的 AI 計算平台,擁有 4.6TOPS NPU 推論效能 與 Cortex-A55 四核心處理器,具備 低功耗(僅約3.8W)、高彈性 I/O 介面與完整開源開發環境。支援 YOLOv5~v11 等多種 AI 模型,並已成功應用於掃地機器人、割草機、後車偵測系統、跌倒偵測、寵物監控、機器人應用等場景,適合用於邊緣裝置與智慧物聯網應用開發。
【Sunplus C3V 特色亮點】
- 4.6 TOPS NPU 加速器,支援 ONNX、TFLite 等 AI 模型部署
- 支援多通道 MIPI Camera,搭配 V4L2 可快速整合影像輸入
- 提供完整 Linux BSP、AI toolchain 與開源開發資源(含 GitHub、Docker 環境)
- 應用場景包含 AI 相機、智慧清潔、機器人、ARAS 系統、健康照護等
日期: 2025年6月23日(一)
時間: 14:00 – 17:00 (13:30開放報到)
地點:【中部物聯網智造基地】國立中興大學綜合教學大樓8樓 820教室(台中市南區興大路145號)
【議程】

【學員請自備】
筆電(建議Win10作業系統/CPU intel i3以上)、充電線、滑鼠
事先安裝完畢以下軟體
USB to uart driver
CH340N
https://md.webduino.io/s/yAZy5KD8y
Uart terminal
【講師簡介】
◤ 姓名:游政雄 (Hugo)
◤現職:凌陽科技 技術經理
◤ 專長:軟硬體設計,系統整合
【助教簡介】
◤ 姓名:黃淯勤 (Rich), 楊仕帆 (Jack)
◤現職:銳力科技 軟體工程師
◤ 專長:軟體設計
活動時間地點 / Time Slots:
場次名稱 / Event | 日期 / Date | 地址 / Address |
---|---|---|
【物聯網智造基地】國產AI SoC開發方案-Sunplus C3V實務Training(中部場) | 2025/06/23 14:00 ~ 17:00 加入行事曆 | 臺中市南 區 興大路145號 |
報名費用及截止日期 / Registration Info:
場次 / Session | 費用說明 / Cost | 報名時間 / Registration Period | 人數限制 / Max of Attendants |
---|---|---|---|
【物聯網智造基地】國產AI SoC開發方案-Sunplus C3V實務Training(中部場) | 0 | 2025/06/09 12:00 ~ 2025/06/20 12:00 | 20 |







114年經濟部產業創新聯合頒獎典禮 「國家產業創新獎」與「國家發明創作獎」 展現臺灣堅實科技能量
卓院長致詞中表示,根據最新的IMD世界競爭力評比,
經濟部郭智輝部長指出,本(9)
郭部長也勉勵從418件參選案件中脫穎而出的40名「
今年頒獎典禮不僅聚焦產業創新,
KNEO Pi:邊緣運算新標準的AI開發平台
在萬物聯網與AI普及化的浪潮中,邊緣運算已成為技術創新的核心戰場。過往開發板受限於運算效能、功耗表現與生態封閉,難以滿足即時AI推論與工業級部署需求。
KNEO Pi正是在此背景下誕生——整合專用NPU、開放式軟體生態與工業級穩定性的開發平台,重新定義了邊緣智慧硬體的應用可能。
無論是希望快速驗證AI概念的開發者,或是尋求落地部署的企業技術團隊,KNEO Pi都將成為理想的合作夥伴。
三大技術亮點,定義邊緣AI新標準
原生AI算力:釋放邊緣裝置的「大腦」潛能
KNEO Pi搭載耐能自研的KDP系列神經網路處理器(NPU),支援最高4 eTOPS的INT8量化運算效能。相較依賴CPU/GPU的傳統方案,KNEO Pi提供:
10倍能效比提升:於僅2W功耗下執行YOLOv5物體偵測模型,推論速度超過30 FPS。
多任務並行處理:同時支援4路攝影機資料流分析(如人臉辨識+車輛檢測+行為分析)。
零延遲回應:本地化處理免除雲端傳輸,滿足安防、醫療等即時決策場景需求。
開箱即用的開發者體驗
KNEO Pi打破傳統硬體與軟體適配的門檻,具備:
板載儲存 + SD卡雙模式支援。
40針GPIO全相容樹莓派生態,可輕鬆連接感測器、顯示模組等擴充裝置。
KNEO Pi OS作業系統:基於ArchLinux ARM深度最佳化,預裝NPU驅動、多媒體編解碼庫與AI模型庫,快速完成從開機到模型部署。
工業級可靠性設計
從創客原型到商業部署無需二次開發:
支持寬溫環境運行(-20°C~70°C):適應戶外環境高溫監測、冷鏈物流等嚴苛環境。
EMC電磁防護:通過工業級認證,降低工廠自動化場景下的訊號干擾風險。
三大場景:看見KNEO Pi的無限可能
智慧安防與城市應用
企業可透過KNEO Pi建置AI門禁系統,實現本地化人臉辨識與活體檢測,攝影機直連。即便在無網路環境下,也可於0.3秒內完成身份驗證,NPU多模型並行。內建影像增強功能,強化低光環境辨識率,並保障資料隱私。
工業檢測與預測性維護
製造商可部署KNEO Pi作為生產線瑕疵檢測節點,即時分析生產線瑕疵,精度高達99.2%。具備工業級防護、眾多AI模型一鍵遷移。
教育創客與開發實作
支援Python/C++ 開發環境,提供開源專案模版與耐能官方模型支援。適用於大學與高中AI教育應用,例如運行即時語意分割模型、機器人視覺等。
為何開發者選擇KNEO Pi?
開放生態:支援客製化修改與商業化應用。
企業級技術支援:官方團隊48小時內回應問題,支援SDK客製與批量採購。
成本優勢:單板價格低於傳統方案,有效縮短開發與導入週期。
此次推出的KNEO Pi正體現耐能「讓每一台設備都能思考」的技術願景,為智慧世界打造堅實基礎。無論是希望快速驗證AI創意的極客,還是需要規模化落地的企業開發者,KNEO Pi都將是您的最佳夥伴。
打造NPU定義未來世界,耐能智慧要讓大家不聯網、不上雲端也能用AI
「如果哆啦A夢需要連接網路才能運作,那麼斷網時,大雄的朋友就變成一個無用的鐵罐,」耐能智慧創辦人暨執行長劉峻誠的辦公室擺滿哆啦A夢的模型,這不僅是童年的記憶,更是他技術願景的象徵:讓AI不受雲端限制,直接在終端設備上智慧運作,也就是 邊緣AI(edge AI) 。
AI技術近年大爆發,大家都在談模型多強、應用多快,但對AI模型而言,一張照片辨識、一段語音理解,都是數百萬次的計算堆疊。你要它反應快、準確高、還要即時回應,傳統的CPU或GPU就開始吃不消。這也是為什麼大部分AI還是得靠雲端跑,但就得犧牲隱私、拉高成本。
從產業戰略角度看,AI的關鍵瓶頸已從模型訓練,轉向落地應用的成本與速度。能否擺脫雲端依賴,將決定AI是否能像智慧型手機一樣普及到每個角落。這正是NPU(神經網路處理器,neural processing unit) 崛起的戰略價值,它不只是一顆晶片,更是讓AI「真正普及」的產業革命。
而定義這項技術的,是來自台灣的耐能智慧。
看準邊緣AI前景,定義NPU
2015年,當AI還是冷門領域時,劉峻誠創立了耐能智慧。當年的主流AI模型,都依賴龐大的伺服器和高功耗的GPU。劉峻誠認為,AI模型既然已經是未來的運算主角,勢必也需要搭配部署在邊緣、即時反應、低功耗的硬體架構,也就是他所定義的處理器NPU來運算。
起初是有個老闆希望劉峻誠幫他找團隊支援案子,結果無法取得足夠的資金和人力,他不得不自己承擔責任,便把NPU當作創業題。
然而公司很快地陷入危機,「最慘的時候剩2個人,被追債500萬美金,」劉峻誠自己都估計公司有「99%的機率會倒」。在絕境中,劉峻誠聯繫人生各階段的朋友,「有些同學接到電話就說,我知道你要幹嘛,叫我們辭職去你要倒的公司、不拿薪水,我們沒那麼笨。」
沒想到還是有一些人願意辭去高通、聯發科的高薪工作加入。「連別人都這麼相信你,那你更不能害怕、更不能膽怯,」面對這樣的信任與支持,劉峻誠不再只是為自己而戰。「這一群人是以前學生時代跟你一起在球場上揮灑汗水,甚至你還去幫他追女朋友,很多人真的是你人生的一部分。我生命中最好的同學都在這裡。」
面對科技巨頭競爭,耐能靠什麼生存?關鍵在於差異化定位和敏捷開發。公司採用24小時不間斷開發模式,「美國團隊睡覺時,台灣團隊接棒;台灣下班後,美國團隊又開始工作,」這使開發速度超過同業2~3倍。
「沒有傘,你在下雨的時候就只能跑得比人家快。」
劉峻誠形容耐能的生存哲學,也正是這種壓力,成為公司研發速度超前的關鍵。
挑戰雲端霸權,讓AI應用充滿生活
劉峻誠的核心發明是「可重構式架構」,這一概念獲得IEEE達林頓獎 (IEEE Darlington Award,獎勵在晶片設計、半導體電路創新等領域的世界級貢獻,每年全球只有一篇論文獲選) 等國際認可。「我們做了一堆『腦細胞』,需要時把它們像黏土一樣堆成不同形狀,執行不同AI任務,」他解釋,「這種設計讓一顆晶片可以靈活應對多種場景,同時保持極高效率。」
耐能的技術在3個維度具備競爭優勢,正好切中邊緣AI的核心需求:省電、輕巧、彈性高。
首先,在電力效率上,他們的晶片比傳統GPU省電20到30倍,適合部署在電源有限的裝置上;其次,晶片面積比傳統設計小了超過80%,能更輕鬆嵌入手機、監視器等小型裝置;最後,他們不像傳統ASIC(客製化晶片)那樣「寫死」模型,設計上保留彈性,可以因應AI模型更新,直接在原有硬體上升級,不需重新開發。
那耐能的晶片如何實現邊緣AI的場景?2017年,耐能推出全球首款專為AI設計的NPU晶片,應用於格力電器的智慧空調中。賣場的空調能根據偵測到的人數調整模式,人多時進入強力模式;人少時自動省電。
又例如在安控層面,能讓攝影機在不連網情況下,也能識別異常行為,既保護隱私又提高效率;或是在智慧水表應用中,耐能的AI不只收集數據,還能識別異常模式,「台灣約30%的水在輸送過程中流失,」劉峻誠解釋,而在水表中設置的AI能發現這些微小漏水點,節省大量資源。
在商業模式上,耐能採取多元策略,不同於大多數晶片設計公司。他們不只賣晶片,還提供完整解決方案和IP授權,劉峻誠解釋,「軟體團隊比晶片團隊還大,比例約4:1。」這種模式類似安謀(ARM)結合輝達的混合策略,既賺取硬體利潤,又透過技術授權擴大市場滲透。
耐能的產品已應用於4大領域:智慧家居、安控、車用和伺服器,公司已與多家全球頂級ODM/OEM廠商合作,產品從智慧家電到車載系統,從安防監控到筆記型電腦。營收70%來自海外,主要分布在日本、韓國和美國。在韓國市場,已成為安控AI晶片的主要供應商,韓華、LG等大廠都是耐能的客戶。
不只做NPU晶片,更打造AI時代的「教科書」
耐能不僅傳播知識,也奠定在產學界的權威地位。劉峻誠發明了NPU的概念,並應邀到清大、交大、成大教書。為了教課方便,他將上課講義彙整後出版成教科書,竟意外打響名號,國內外頂尖學府都紛紛作為指定教材,包含普林斯頓、UCLA等,書商開玩笑跟他說「銷量比雞排妹的寫真集還好!」同時也被評為AI領域全球最有影響力的書籍第6名。
隨後,國際知名出版社注意到這本暢銷書,將它正式出版並推向全球市場。隨著需求增加,劉峻誠又陸續編寫了大學版、高中版、甚至國小國中版本,形成一套完整的AI教育系統。
劉峻誠回憶,「5、6歲時,我拉著弟弟撿木箱,裝了簡單馬達,嘗試做出哆啦A夢,」如今,這個童年夢想正因為自己而加速實現,耐能的NPU能讓機器人,不依賴外部指令(雲端),直接理解並回應人類需求。「我們希望AI不再是遙遠的、抽象的概念,而是能成為每個人身邊的好朋友。」
Spark 與耐能合作推出新一代 AI VMS 整合解決方案
新聞轉發自 MakerPRO編輯部 5 月 6, 2025
隨著AI技術快速演進,傳統VMS(Video Management System)監控管理架構已無法滿足現代社會對於安全與效率的雙重要求。為此,Spark迪維科與耐能(Kneron)合作,推出結合可重構式NPU與AI辨識模型的全新一代AI VMS解決方案──Argo。
Argo搭載耐能高效能、低功耗的KL730晶片,支援多模態AI辨識任務,搭配Spark迪維科自研的VMS架構,實現即時、高準確率的物件偵測與影像分析。經實測辨識率高達97%以上,並已廣泛應用於政府機關、校園、工業區、商辦大樓與交通監控等多元場域。為解決客戶在AI + VMS + X86主機上的整合不易、維護困難與AI高額成本,Spark迪維科依據Argo + NPU之應用特色,打造出一站式AI邊緣運算解決方案,一條龍的保固服務,徹底解決客戶的多方面困擾。
AI VMS Mini屬於16~32路AI就地升級方案。訴求前端案場已有傳統類比或簡單數位的監控環境,僅需加裝一台AI VMS Mini即可升級AI監控環境,並賦予了更多元的警報管理機制。AI VMS Server則屬於64~256路 AI大型場域一站式方案,可針對特定區域部署AI偵測,並透過單一介面整合錄影與警示,提升管理效率。
Spark 一站式 AI 邊緣運算解決方案,提供軟硬體高度整合、即時部署能力以及完善的保固與技術支援,協助客戶快速升級 AI 監控環境、簡化建置流程。
Computex 2025 耐能展示前沿AI晶片技術
全球科技界矚目的亞洲科技盛會COMPUTEX,5月20日在臺北南港展覽館盛大開幕。作為全球邊緣AI領域的先行企業,耐能攜四大核心產品矩陣亮相南港展覽館1號館I0404展位,全面展示從晶片層到應用層、從雲端協同到端側部署的完整技術生態。
【生成式AI落地革命:首推端側開發全棧工具鏈】
在生成式AI向產業化縱深發展的關鍵節點,耐能正式發佈首個端側生成式AI開發套件(Kneron GEN-AI Toolkit),填補了邊緣設備部署大模型的技術空白。
多模態交互:現場演示的NeoDialog系統突破性融合視覺、語音與文本處理能力。通過CoT(思維鏈)推理架構,機器人可同步分析攝像頭畫面與語音對話,在安防場景中實現”發現異常動作-主動語音詢問-生成事件報告”的閉環回應。
企業級知識引擎:針對醫療、金融等敏感領域,推出支持RAG(檢索增強生成)的私有化解決方案。系統可快速解析PDF、DOCX等格式的專有文檔,在端側構建知識圖譜並分析文檔,有效提高使用者效率。
【輔助駕駛技術突破:重構汽車感知決策體系】
耐能車規級NPU+ISP雙芯協同,與頂級車廠聯合開發的ADAS系統將公開展示。實現行人/車輛/交通標誌毫秒級識別、端側行為預測(行人橫穿/車輛變道預警/DMS)。
為在場來賓在感知精度、回應速度與功能安全三大維度帶來革命性突破。
【智慧安防體系重構:AI定義下一代監控範式】
在傳統安防系統面臨畫質受限、回應延遲、等核心痛點的當下,耐能自研ISP技術破解傳統監控多處痛點。
以星光級畫質還原(0.01Lux超低照度),16路視頻流即時拼接無延時,AI自動取證(火焰/煙霧/入侵檢測)等創新優勢突破性解決多攝像頭畫面色差、畸變問題。
相較傳統方案,耐能方案在暗光環境下的有效監控距離,成功解決地下車庫、隧道倉庫、糟糕天氣等場景的夜間監控盲區問題,重新定義安防監控新標準。
【雲邊端協同生態構建:KNEO平臺釋放產業潛能】
依託自主研發的邊緣AI晶片與KNEO 雲平臺也將重磅亮相,實現從雲端訓練到邊緣推理的無縫銜接。
以基於AI BOX與安防攝影機方案, 提供OpenStack的IaaS私有雲解決方案,搭配自研KNEO AI邊緣伺服器。針對多個高安全需求場景,迅速完成數據本地化要求。
現場演示的耐能KNEO系列邊緣伺服器,最高支持8路4K視頻即時分析,算力達32 TOPS,真正實現高能效低功耗。
從行業服務到城市安防,從車載系統到工業質檢。耐能用一場展會證明:真正的AI革命不在雲端,而在你我觸手可及的邊緣裏。這裏沒有PPT裏的宏大敘事,只有實打實的晶片算力、真實的場景數據和肉眼可見的技術突破。
耐能前進COMPUTEX 2025 聚焦AI Next推動全場景智慧應用落地
硬體+演算法+雲服務”三位一體解決方案!共探 AI 應用無限可能。
邊緣 AI 領導品牌耐能(Kneron)將展示多項端雲整合 AI 創新方案,全面呈現智慧應用落地的最新成果。
此次展出主軸圍繞「邊緣運算 + 生成式 AI + 整合平台」,耐能將發表多款代表性應用與開發平台,包括:
GEN AI:釋放更大創造力
耐能將首度公開端側生成式AI開發套件(Kneron GEN-AI Toolkit),為開發者提供從模型訓練、壓縮到部署的全流程支援。在自研NPU平臺上快速部署多模態AI應用。
- 支援 CUDA 與 Custimization LLM 模型
- 使用者可使用 Kneorn 的解決方案 – RAG、知識庫和 Q&A (透過Chain of thought (CoT)支持)
例如:
- NeoDialog-Realtime 人機間的視訊與語音互動對話。支援監控聊天機器人, 處理視訊和文字,並學習它們之間的關係智慧安防攝像頭:通過當地語系化模型即時生成異常事件報告,結合熱成像,精准識別火災、入侵等風險,並自動觸發應急回應 。
- 醫療診斷:AI輔助報告生成,根據患者的回答動態調整問題,並分析可能的健康風險,提高診斷效率。
- 會議系統整合服務 – 支援會議摘要, 按人、即時或視訊內容。
支援語音轉文字(STT, Speech to Text), 文字轉語音(TTS, Text to Speech)。
支援視頻輸入, 生成會議記錄與摘要。
支援知識庫, 可以處理相關電子檔,如 PDF、DOCX、TXT 等。
隱私保護:所有資料端側處理,符合監管法規要求,解決醫療、金融、法律等敏感領域。
多場景輔助駕駛:助力行車安全
基於耐能KL系列晶片,耐能此次將展示其在車規級AI計算中的突破。與著名車廠合作開發的ADAS方案,集成車規級NPU和圖像信號處理器(ISP),可即時識別行人、車輛及交通標誌,並在端側完成行為預測,助力安全駕駛。
智慧安防監控:無損拼接與AI賦能
耐能將展示完整的安防適用場景搭配攝像頭,搭載自研ISP技術與NPU算力與NVR(網路錄影機)。利用AI 影像管理系統, 可以解決傳統方案中畫面延遲、色差問題,構建了覆蓋全場景的智慧安防體系。適用于大型商場、智慧建築、機場門禁等複雜場景。
Kneron Cloud Service:端雲一體,軟硬協同
依託自主研發的邊緣AI晶片與KNERON CLOUD平臺也將重磅亮相,實現從雲端訓練到邊緣推理的無縫銜接。
以基於AI BOX與安防攝影機方案, 提供OpenStack的IaaS私有雲解決方案,搭配自研KNEO AI邊緣伺服器。最高支援8路4K視頻即時分析,INT8算力達32 TOPS@INT8,實現從雲端訓練到邊緣推理(毫秒級回應)。
COMPUTEX 耐能智慧股份有限公司
耐能智慧股份有限公司
- 南港一館 AI服務技術區 I0404
- https://www.kneron.com/
主要產品
無人駕駛搬運車,深度學習服務 / 設備,先進駕駛輔助系統,IP/數位監控,生成式AI / 大型語言模型,邊緣運算
簡介
耐能專注邊緣AI SoC專用處理器的研發,是全球領先的終端邊緣AI運算解決方案廠商。擁有AI晶片、算法等核心產業自主知識產權和實力強大的研發團隊,旨在以「AI晶片+邊緣運算+圖像算法」為核心全面賦能智慧物聯、自動駕駛、智慧安防等細分場景。同時,以KNEO共享開發平臺為依托助各行業的開發者快速開發智慧產品,實現商業化落地,加速驅動智慧化時代的到來。
耐能2015年10月20日創立於美國加州 聖地亞哥,目前已在臺北、新北、新竹、深圳、珠海、杭州、沙烏地利雅德設有分支機構,並擁有全球客戶和合作夥伴。其投資者包括李嘉誠旗下的維港投資、阿里巴巴創業者基金、中華開發資本、奇景光電、高通、紅杉資本子基金Cloudatlas、鴻海集團、華邦電子等。截至目前,耐能獲得的融資額累計超過1.9億美元。
耐能與資策會聯手推出台灣首款AI智駕視界座艙系統 提升大型車駕駛安全
耐能今日宣布與資策會共同研發出台灣首款AI智駕視界座艙系統。
該系統整合晶片、感測器與AI應用,
COMPUTEX將登場 ARM(安謀)5/19舉辦前瞻技術高峰演講
COMPUTEX 2025將於5月20日至5月23日登場,外貿協會今天表示,
貿協今天發布新聞稿表示,
貿協表示,人工智慧已成為推動世界變革的核心力量。
面對數位轉型浪潮,貿協表示,
此外,
貿協表示,隨著生成式AI革命的持續推展,能源可說是核心議題,
臺灣首款AI智駕視界座艙系統 加強行車防護 2026商用導入創造上億產值
大客車事故頻傳,根據交通部統計,2024年大型車事故主因有半數以上與「恍神、緊張或分心駕駛」有關。為因應這項駕駛安全缺口,資策會軟體技術研究院(軟體院)在經濟部產業技術司的支持下,攜手大眾電腦,結合駕駛者監控系統(DMS)、CamBoost AI智慧增強器及AR-HUD抬頭顯示器,推出臺灣首套專為大型商用車設計的「智駕視界座艙系統」,並於4月23日起在「2025年台北國際車用電子展」正式亮相,預計可望在2026年導入市場,創造逾12億元產值。
為因應全面性提升行車安全的迫切需求,經濟部產業技術司補助資策會,成功開發「智駕視界座艙系統」,整合晶片、感測器與系統整合AI應用等,導入全姿態駕駛行為監測技術,強化現有市面上多聚焦臉部與眼睛特徵的駕駛者監控系統(DMS)危險駕駛行為的警示功能,改以側方鏡頭全姿態辨識駕駛全身動作,能精準偵測如低頭滑手機、進食、彎腰撿物等會分散注意力的高風險行為,提升主動安全系統對「人為因素」的防護能力,藉由供應鏈整合與歐特明等臺灣DMS系統廠商合作,建構更完整的本土自主創新駕駛安全偵測網。
為降低運輸業者導入AI技術門檻,資策會與耐能智慧共同研發的「CamBoost AI智慧增強器」,以既有攝影機上搭載低功耗AI晶片,運用AI技術讓每輛車都具備車道偏移偵測、前車警示、行人辨識等ADAS應用,讓目前裝置在大型商車上的傳統攝影機或行車紀錄器,賦予影像辨識與主動警示功能。這不僅可避免整車汰換、節省升級成本,更加速傳統車輛邁向AI化、強化即時行車風險辨識能力。
「智駕視界座艙系統」特別為大型車垂直式前擋風玻璃設計,除2項ADAS優異技術,更結合大眾電腦開發的AR-HUD抬頭顯示器,可將駕駛盲區影像、導航提示、AI感知結果,在不干擾駕駛視線的情況下,以擴增實境方式投影於駕駛視野中,配合駕駛目光調動態即時調整投影位置,提供關鍵安全資訊,提升駕駛決策反應速度與周遭環境感知力。
資策會軟體院院長蒙以亨表示,透過「智駕視界座艙系統」可整合完整的技術鏈,加速產業降低新技術導入門檻、加值轉型,AR-HUD應用也將於2025年下半年在亞洲進行商用客車的實證測試,預計2026年正式商用導入,有望為臺灣智慧車電產業創造億元的潛在產值。蒙以亨也提到,「CamBoost AI智慧增強器」技術參與耐能今年在美國CES展時,受到許多廠商的洽詢,隨著AI技術逐步滲透車輛場域,資策會也將持續與產業共創,打造更多符合交通安全與智慧車需求的創新應用,為駕駛人與用路人創造更安全的移動環境。
AI輔助駕駛方興未艾 資策會與產業夥伴合作開發智駕系統
面對大客車事故頻傳、駕駛恍神與分心問題日益嚴重,AI技術正成為提升行車防護不可或缺的助力。根據交通部統計,2024年大型車事故主因中,超過一半與駕駛恍神、緊張或分心有關,凸顯提升駕駛專注力與預防危險行為的重要性。為此,資策會軟體技術研究院(軟體院)攜手產業夥伴,推出臺灣首套專為大型商用車設計的「智駕視界座艙系統」,透過AI輔助技術,為行車安全加上一層堅實防護。
在經濟部產業技術司的支持下,資策會整合晶片、感測器與AI應用,開發出具備全姿態駕駛行為監測能力的智駕座艙系統。不同於傳統駕駛者監控系統(DMS)僅聚焦於臉部與眼睛特徵,新系統搭載側方鏡頭與全身動作辨識技術,能精準偵測低頭滑手機、進食、彎腰撿物等高風險行為,即時發出警示,大幅強化對人為因素的預防與干預能力。
同時,為降低運輸業者導入AI技術的門檻,資策會與耐能智慧合作,推出「CamBoost AI智慧增強器」。這項技術可在現有攝影機設備上加載低功耗AI晶片,無需汰換整車系統,即可賦予傳統行車紀錄器車道偏移偵測、前車警示、行人辨識等進階功能,快速且經濟地提升大型車隊的即時風險辨識與預警能力,加速傳統車輛邁向智慧升級。
除了提升駕駛行為監控能力,這套智駕系統也結合了大眾電腦開發的AR-HUD抬頭顯示技術。針對大型車獨特的垂直式前擋風玻璃設計,AR-HUD可將駕駛盲區影像、導航資訊及AI偵測結果,以擴增實境方式投影至駕駛者視野中,並能依據目光動態調整顯示位置,有效提升駕駛對周遭環境的感知能力與反應速度,進一步加強行車決策的即時性與正確性。
透過智駕視界座艙系統的開發,臺灣已建立起自主創新的駕駛安全偵測技術鏈,不僅降低產業導入門檻,也為智慧車電產業帶來加值轉型的新契機。未來AR-HUD應用將於2025年下半年在亞洲市場進行實證測試,預計2026年正式導入商用客車,有望創造超過12億元的產值。
資策會軟體院 X 2035 E-Mobility Taiwan|商業車智駕視界座艙系統 震撼登場!
智慧駕駛新時代,大型商用車安全升級再進化!
資策會軟體院與大眾電腦攜手發展臺灣第一套針對大型商用車設計的「智駕視界座艙系統」,將於2025年台北國際車用電子展(2035 E-Mobility Taiwan)盛大登場!
資策會軟體院發展的「智駕視界座艙系統」包含「全姿態駕駛行為監測」,與「CamBoost AI」智慧增強器,串接於現有的大型商車駕駛視野輔助系統(MDVR)升級為具備AI-ADAS功能的攝影機。再結合大眾電腦發展「Full HD高解析擴增實境投影」,以擴增實境方式,直觀且非侵入性地呈現於駕駛視野中,為商用車駕駛帶來更安全、更舒適的行車體驗。
全臺首創,技術搶先看
🔸CamBoost AI:以輕量化演算法結合國產低功率AI晶片所打造的AI-ADAS智慧增強器,可串接多元車種的行車視野輔助系統(MDVR),於不同相機視角快速佈署AI智駕輔助警示功能(如:前車防撞、盲區內輪差警示等)
🔸全姿態駕駛行為監測:AI即時辨識駕駛如使用手機通話、手離開方向盤、彎腰撿拾東西或吃便當等影響駕駛專注及行車安全的行為,提升行車安全。
🔸 AR-HUD擴增實境抬頭顯示:針對大型商車設計擴增實境方式,直觀且非侵入性呈現於駕駛視野中,整合導航、防撞與盲點警示顯示,強化駕駛者對車輛環周感知,提升對行車環境的全面掌握。
展覽時間:2025/4/23 – 4/26
展覽地點:南港展覽館1館4樓 「M0808」攤位 (臺北市南港區經貿二路1號)
誠摯邀請您親身體驗引領未來的智慧駕駛科技!
智慧終端發展收斂與應用推動計劃第一次工作團隊交流討論會議
活動說明:
AI技術發展融合了智慧家庭、終端裝置與創新應用。從智慧語音助理到能源管理系統,AI正引領創新技術,打造更便利、高效、環保的體驗。在經濟部產業發展署的支持下,資策會積極促成AI賦能智慧生活,以推動終端裝置、家庭節能與照護的未來趨勢應用。為促成國內產業多元整合,並整合智慧終端產業與智慧家庭應用服務市場發展。邀請您蒞臨本次交流討論會議。
活動時間:114年4月30日(三),下午14:00~16:30
活動地點:集思交通部國際會議中心201會議室
(台北市杭州南路一段24號2樓)
活動議程:
※主辦單位保留活動調整權利
請點選下方連結查看詳細議程與報名資訊:
https://ievents.iii.org.tw/EventS.aspx?t=0&id=2790
「2025 AI 創新獎」百萬獎金等你挑戰!即日起熱烈徵件中!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國科會)首度攜手仁寶電腦、台北市電腦公會及臺灣科技新創基地(TTA),共同舉辦「2025 AI創新獎」(AI Innovation Award),獎項以「雙重 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Art Intelligence)為核心,鼓勵創新者突破科技、藝術乃至各領域的界線,探索 AI 在「智慧城市」、「智慧醫療」、「教育娛樂」及「新體驗新生活」四大領域的應用潛力,提出能夠改變未來的創新方案!
★報名資格:
(1)個人:設籍於中華民國之國民,包含有意投入「AI」創新創業的青年、社會人士、高中/職及大專院校在籍學生。
2)新創團隊:須為2017年1月1日之後於臺灣登記成立之新創企業,非營利法人及學研機構/團隊不在此限。
★獲獎獎勵與義務:
(1)獲獎團隊每隊將獲得新台幣100萬元獎金。
(2)參與 2025 TIE Expo未來科技館展示、技術發表與頒獎典禮
(3)企業育成合作 6 個月,涵蓋技術支援、實務驗證、人才培育、資金資源等。
瞭解詳細徵案辦法>>
https://ai4all.taiwanarena.tech/
參考網址:立即前往活動網頁
最高獎金100萬 催生AI創新應用
經濟部今(26)日舉辦「智慧創新大賞」(Best AI Awards) 啟動記者會,正式揭開國內最高規格 AI 軟體競賽的序幕。競賽類別有「AI 應用」與「IC 設計」兩類,並分為學生、新創及中小企業、
經濟部長郭智輝表示,台灣晶片與伺服器製造能量已居全球第一,而 AI 軟體應用排名在政府與產業的共同努力下,已從去年的第 26 名提升至第 21 名,並朝今年底進入全球前 14 名邁進。
在全球 AI 人才競逐愈演愈烈的趨勢下,各國紛紛祭出優惠政策吸引頂尖 AI 專才,經濟部為確保臺灣具備充足的 AI 專業人才,祭出培育百工百業 20 萬 AI 人才、海外攬才、智慧創新大賞及研擬租稅優惠四支箭,打造良好的 AI 創新環境並吸引國際一流人才,進而達到超韓趕星,
「智慧創新大賞」的目標是成為台灣 AI 的奧斯卡獎,具備多元、國際、未來三特性,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本活動的徵選影片,從音樂、歌詞到影像,
2025美國ISC WEST展 耐能智慧Kneron以全方位邊緣AI技術開創智慧新時代
全球領先的全棧邊緣人工智慧解決方案供應商 Kneron(耐能)今日宣布,將攜最新一代可重構 NPU 技術、生成式 AI(GEN-AI)應用與多場景影像處理方案,盛大亮相 2025 年美國西部國際安防展覽會(ISC West 2025)。
在本次 ISCWEST 展會中,Kneron 將透過技術展示、應用場景案例與生態合作夥伴聯動,全面呈現其「邊緣智慧」的前瞻技術佈局,並展示其在邊緣 AI 領域的創新成果,加速低功耗、高效能 AI 技術於全球智慧裝置的普及應用。
深耕邊緣 AI,推動多產業創新
Kneron 第四代可重構 NPU:邊緣生成式 AI 的運算核心
Kneron 本次將攜第四代自研 NPU 晶片 KL730 參展。該晶片採用動態記憶體分配技術(DMA),在維持 ASIC 級能效的同時,支援多精度數據混合運算,可靈活應對機器視覺、自然語言處理、大語言模型運行基礎等多元應用需求。現場將展示以下核心應用:
- 生成式 AI 本地化運行:基於小型 LLM 的智慧家居語音助手,無需雲端互動即可完成複雜對話與指令生成。
- 多模態任務並行處理:車載系統中同步執行駕駛員狀態監測(視覺)與語音指令辨識(語義分析),延遲低於 10ms。
- 能效對比測試:與同類型晶片相比,KL730 在運行 Transformer 模型時功耗降低 40%,推理速度提升 2 倍。
GEN-AI 解決方案:開啟邊緣裝置的「創造力」時代
生成式 AI 正快速發展,Kneron 將首次公開其面向邊緣裝置的生成式 AI 開發套件(Kneron GEN-AI Toolkit),幫助開發者基於 FPGA 或 NPU 平台快速部署文本生成、影像合成等應用,例如:
- 智慧安防攝影機:內建本地化 Stable Diffusion 模型,實時生成異常事件的視覺化報告。
- 工業機器人:結合 LLM 與機器視覺,自主解析維修手冊並生成故障處理步驟。
- 隱私保護設計:所有數據皆於裝置端處理,避免敏感資訊上傳雲端,符合隱私法規要求。
自研多場景 ISP 技術:重新定義影像感知極限
本次展會中,Kneron 將首度發表 10 Mp AI Camera。該產品搭載 Kneron 自研 ISP(影像訊號處理器),兼容主流鏡頭與感測器,透過保真優化技術,提升影像細節、色彩層次與降噪能力。核心技術亮點包括:
- 雙路拼接 5Mp@30fps 並行處理:支援高幀率多攝影機同步輸入,滿足智慧安防、車載環視等即時應用需求。
- 180° 全景攝影機動態校準:透過 Kneron 獨家變形校正演算法與即時動態拼接技術(Real-Time Dynamic Stitching),消除廣角鏡頭邊緣扭曲,輸出無縫全景畫面。
- AI 影像增強:於邊緣裝置端運行 AI 降噪模型,在低光環境下降低雜訊,同時保留紋理細節,適用於智慧城市、智慧駕駛、安防監控、工業檢測與醫療影像等場景。
此外,該攝影機可深度整合 Kneron 邊緣 AI 能力,於裝置端執行人臉識別、物體追蹤等演算法,並支援與生成式 AI 結合。例如,在零售場域,攝影機可即時捕捉顧客行為,結合 GEN-AI 生成個人化推薦資訊,全程無需雲端運算。
先進熱成像解決方案:低功耗智慧感知的革新
Kneron 亦將同步推出 KL630 SoC 熱成像方案,整合 256×192 高解析度熱感測與邊緣 AI 分析,提升行業標準。該方案具備三大關鍵優勢:
- 超低功耗設計:全系統運行功耗僅 1.4 瓦時/小時,相較傳統 FPGA+MCU 架構(2 瓦時/小時)節能 30%,設備續航力提升 50% 以上。
- 微型化整合:透過單晶片 SoC 取代多模組組合,感測器模組尺寸縮小至硬幣大小,優化散熱設計,減少熱噪聲對紅外線感測精度的影響。
- 邊緣智能分析:內建人體偵測、溫度異常預警等 AI 模型,於安防場域可即時識別入侵者熱源軌跡,於工業場景則支援設備過熱風險毫秒級警示。
自主機器人與深度運算模組:高精度導航與低功耗融合
隨著服務機器人產業迅速成長,Kneron 推出基於 KL730 晶片的深度感知方案,專為自主移動機器人(AMR)與智慧設備設計,具備 3D 視覺、AI 避障與邊緣運算能力,核心技術包括:
- 高精度深度估算:雙目視覺結合輕量 AI 演算法,實現毫米級深度誤差,適應複雜動態環境。
- 智能避障與物體識別:內建 10 類常見障礙物識別模型(如人體、金屬結構、玻璃幕牆),反應延遲低至 80ms,確保機器人安全導航。
- 超緊湊 3cm 基線設計:模組體積輕巧便攜,支援 Linux/Android/Windows 多系統即插即用,可無縫升級現有 SLAM 系統。
Kneron 創辦人兼 CEO 劉峻誠表示:「邊緣 AI 正從『單一功能』向『自主決策』邁進。我們的技術不僅降低設備智慧化門檻,更讓生成式 AI 從雲端走向現實生活。當每台設備都能於端側理解、推理與創造,人類將真正進入 AI 智慧時代。」
Kneron 此次 2025美國西部國際安防展覽會 的全方位技術展示,標誌著邊緣 AI 正式邁入「感知-決策-創造」三位一體的新階段。從重構物理世界的數位映射技術,到賦予裝置自主思考能力的生成式 AI,再到突破光學極限的多場景視覺方案,Kneron 正以全棧技術串聯智能設備的「感知神經」與「決策中樞」。
誠摯邀請全球客戶與合作夥伴蒞臨 美國拉斯維加斯會展中心威尼斯 #4133 展台,親身體驗 Kneron AI 技術,探索智慧安防、智慧城市與智能家居的未來發展!
RZ/V2N 15TOPS Quad-Core Vision AI MPU with 2-Camera Connection and Excellent Power Efficiency
Description
The RZ/V2N is a vision AI microprocessor (MPU) with Renesas’ proprietary AI accelerator (DRP-AI3) supporting up to 15TOPS AI performance. Its CPUs are quad Arm® Cortex®-A55 (1.8GHz) and Arm Cortex-M33 (200MHz). The RZ/V2N is equipped with an ISP (Image Signal Processor) and dual-channel MIPI® CSI-2® camera interfaces for supporting dual camera signal processing, which is crucial for realizing vision systems. It is also equipped with high-speed interfaces such as PCIe® and USB 3.2, allowing for the expansion of external devices. The RZ/V2N is an ideal microprocessor for applications requiring both low power consumption and advanced AI inference, such as DMS (Driver Monitoring System), monitoring cameras, mobile robots, and more.
Features
- Cortex-A55 (1.8GHz) x 4 cores
- Cortex-M33 (200MHz) x 1 core
- AI Accelerator DRP-AI
- Arm Mali™-C55 ISP (option)
- 1.5MB on-chip SRAM
- LPDDR4/LPDDR4X memory interface
- Gigabit Ethernet 2ch
- USB 2.0 interface 1ch (Host/Function)
- USB 3.2 (Gen2) interface 1ch (Host only)
- PCIe interface (Gen3/2-lane) 1ch
- MIPI CSI-2 camera interface 2ch
- CAN interface (CAN FD) 6ch
- AD converter 24ch
- BGA package (15mm x 15mm 840-pin 0.5mm pitch)
Applications
Dashboard camera/driver monitoring system
AI monitoring camera
AI people counting camera
AI visual inspection camera
Robot vacuum cleaner
Robot lawn mower
Smart doorbell
Access control
輝達財報漂亮,股價為何慘跌?專家細說:三個AI生意正崛起
AI霸主、繪圖晶片大廠輝達(Nvidia)二月二十六日公布最新財報,成為全球焦點,儘管營收、淨利都表現亮眼,但隔天股價卻暴跌八%,難道輝達將走下神壇?
關鍵時刻,《商周訂戶俱樂部》在二十七日即邀請三位業界第一名的專家,線上直播,為訂戶們獨家解析輝達財報,以及產業趨勢,找出「誰是下一個AI新贏家」。
耐能創辦人兼執行長:
邊緣AI爆發,輝達難以獨大
「輝達財報有一個關鍵點,它成長最高的是邊緣AI,其他產品都沒那麼高,」被稱為NPU(神經網路處理器)架構始祖、耐能創辦人兼執行長劉峻誠指出。
輝達最新財報顯示,屬於邊緣AI的汽車產品線,營收年成長率高達一○三%,比其他明星產品如資料中心成長都還快。尤其是自動駕駛汽車,更被輝達執行長黃仁勳視為下一個價值數兆美元的產業。
劉峻誠解釋,所謂邊緣AI,指的就是用手機、手錶,或者是汽車運行AI,不用像ChatGPT一樣,要連上雲端才能使用。
「(邊緣AI)耗電量只有(雲端AI)不到百分之一,」他指出,邊緣AI不但能確保用戶隱私,反應速度比需要連網的雲端AI更快,耗能還更低,潛在商機也更大,到二○三二年邊緣AI的半導體市場規模,遠比雲端AI高。
不過,他表示,輝達在雲端AI是霸主,但因為邊緣AI更強調耗能低,這不是輝達所長,因此它切入這塊領域,必須面臨如ASIC(客製化晶片)、NPU競爭,背後的代表廠商除耐能外,如博通(Broadcom)、邁威爾(Marvell)等,它們也可能成為下一個輝達。
例如博通,它的主要客戶為Google、Meta(即臉書)等,它協助這類客戶客製化專屬AI晶片,而非使用輝達通用的繪圖晶片。
權威雜誌《亞元》評為亞洲第一名半導體分析師、香港聚芯資本管理合夥人陳慧明也指出,輝達發布亮眼財報後,股價不如預期,關鍵原因之一,就是連雲端大廠如微軟、Meta等,都開始提高ASIC晶片比重。
權威半導體分析師:
台積成贏家、AI軟體業受益
他預估,今年微軟雲端的ASIC晶片比重將比去年提高一個百分點,而Meta也將增加兩個百分點,逐漸蠶食輝達原有占比。
陳慧明認為,輝達今年營收表現仍然不錯,可望達到年成長六成的高水準,而相關繪圖晶片的出貨量年成長也有機會達到約四成,但到明年開始出現隱憂,出貨量年成長可能降至不到一成。
但不論輝達,還是ASIC晶片誰勝出,台積電都是最後的贏家。他攤出數據表示,輝達今年對台積電先進封裝(CoWoS)需求成長八成以上,但ASIC主要廠商邁威爾需求成長更高達一四七%。換句話說,當市場要做AI的高階晶片,都得向台積電下訂單。
「台灣半導體站在一個很好的位置,」陳慧明表示,雖然邊緣AI趨勢明確,但因為殺手級的應用服務還沒出現,到底換機潮爆發的裝置,是手機、筆電,還是眼鏡,尚不明朗,但唯一可以保證的是,不論用到哪一個產品,裡面的晶片都得找台積電代工。
不過台積電的隱憂來自白宮,若投資英特爾、或加碼美國設廠等,都將影響後續表現。
可是,陳慧明認為,邊緣AI最肥的大餅,其實不只在半導體或硬體,更是在軟體。他引用彭博數據表示,從二○二二年到三二年,AI硬體市場的年複合成長率是三成三,但軟體市場高達六九%,其中藥品、資安、廣告等商業應用,成長率更是超過一倍!
快閃記憶體王群聯技術長:
AI模型資訊服務商正夯
主打低成本、開源的AI模型DeepSeek R1在農曆年前問世後,更加快AI軟體應用普及的速度。
輝達AI概念股之一、快閃記憶體龍頭群聯技術長林緯就表示,DeepSeek公開訓練方法後,便宜的AI模型如雨後春筍冒出,連群聯都只花了四小時、新台幣五百元,就能打造一套AI模型,便宜又簡單。
他表示,在DeepSeek後,AI模型的訓練成本大幅降低,未來在雲端或手機等裝置上,也都能輕鬆運作AI應用。
林緯預測,二○二五年開始,因為成本低廉,且為了顧及資料機密,許多企業都會開始用自己公司資料,打造專屬的AI模型。
他提及,「AI資訊服務商」出現新商機,成為贏家。它們不同於傳統資訊服務商,幫企業裝設ERP(企業資源管理系統),更可以幫企業導入、訓練AI模型。台灣也已經有部分公司逐步拓展此類AI業務,例如緯謙、宏碁資訊等。
凌陽加速C5開發,今年研發費用增加
IC設計廠凌陽(2401)2024年第四季營收較前季微幅下滑,毛利率則預估可與前季持平。公司同時處分遠見(3040)科技股票,處分利益約8,000多萬元,較原先預期低。此外因凌陽第四季因其Plus1平台的新一代產品C5已獲政府晶創計畫補助,為加快開發進度,該季研發支出也有同步增加。
隨C5開發進程推動,其涉及高規格技術與IP授權費用,公司表示,今年研發費用投入將高於2024年。目前,C5的開發重點在於強化視覺與聲音辨識功能,並導入AI語言模型,但應用領域尚未完全定調,仍處於技術探索階段。根據規劃,C5預計2024年底至2025年初進行Tapeout,屆時將進一步確認其市場定位。
目前,Plus1平台的C1產品市場較為成熟,應用範圍涵蓋工業控制、教育機器人、加油站付款、充電樁等,銷售地區遍及歐洲、南非、中東、印度等地,但整體營收貢獻仍相對較低。C3則於去年在掃地機器人市場取得較大進展,逐步放量出貨。C5則作為C3的延伸版,規格全面升級,並計畫進一步拓展應用領域。
耐能智慧AI系統 落地醫療、金融
在人工智慧的快速發展浪潮中,耐能智慧Kneron始終緊跟最前沿的技術,並不斷優化自身的AI方案,以更強大的能力和更高的性價比賦能各行各業,Kneron取得了一個令人興奮的突破-借助DeepSeek-R1論文中提到的前沿訓練技巧,Kneron成功讓自研的LLM模型掌握了思維鏈推理和自我反思的能力,並已部署在KNEO300和KNEO330離線式GPT服務器,為企業提供智慧、倍加精準的AI解決方案,Kneron智慧決策系統已落地醫療、金融等多個場景。
這意味著,Kneron的AI不再僅僅是回答問題或執行任務,而是能夠「思考」和「推理」,讓AI具備更強的邏輯推導能力,從而更好的理解複雜問題,給出更可靠、更專業的答案,Kneron已經在醫療、金融與企業客服等多個行業場景中成功應用了這一創新技術,讓客戶實現更高效的AI賦能。
在傳統的AI對話系統中,模型往往直接給出答案,但很多時候,這些答案缺乏邏輯推導,容易出現前後矛盾或不夠嚴謹的情況,而「思維鏈推理」讓AI學會像人類一樣,逐步拆解問題,形成清晰的推理步驟。
更重要的是,Kneron的AI還具備了「自我反思」能力,在回答複雜問題時,它可以回顧自己的推理過程,檢查是否有邏輯錯誤,並在發現問題後主動調整答案,這種能力在數學計算、金融分析、醫療診斷等領域尤其重要,因這些場景需要AI不僅提供答案,還要保證答案正確性和推理過程的嚴謹性。
DeepSeek竄起,耐能智慧加速催動邊緣AI應用落地,新漢受惠
【財訊快報/記者王宜弘報導】中國低成本生成式AI模型DeepSeek崛起,NPU(神經網路處理器)新創耐能智慧近日推出基於DeepSeek-R1訓練框架所開發出來的輕量級大語言模型,加速催動邊緣AI落地,去年7月即與耐能智慧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的新漢(8234)將受惠。新漢今年除了業績有實質性的成長,其在機器人領域佈局深廣,10年前曾與工具機龍頭上銀(2049)合作搶攻機器手臂市場,近年則與盟立(2464)旗下諧波減速機子公司盟英佈局人形機器人市場。該公司更躋身輝達(nVIDIA)合作夥伴之列,為輝達合作夥伴網路(NPN)成員之一,今年第二度受邀參加3月召開的輝達GTC大會,展出多項邊緣AI新品。
在DeepSeek橫空出世後,耐能智慧(Kneron)緊跟最前沿技術以優化自身AI方案,日前宣布取得一個重大突破,即借助DeepSeek-R1論文中提到的前沿訓練技巧,成功讓自研的LLM大語言模型掌握了「思維鏈推理(Chain-of-Thought Reasoning)」和「自我反思(Reflection)」的能力,並已部署在該公司的KNEO300 和KNEO330離線式GPT服務器。
耐能智慧指出,此項突破將可為企業提供智慧、倍加精準的AI解決方案,意味著耐能的AI不再僅僅是回答問題或執行任務,而是能夠「思考」和「推理」。該公司說,耐能智慧決策系統已在醫療、金融與企業客服等多個行業場景中成功應用了這一創新技術。
而新漢去年7月與耐能簽署合作意向書(MOU),建立在Edge AI邊緣運算領域的合作關係,共同打造專為終端應用市場所量身設計的AIoT智慧物聯網解決方案。而今年1月的美國消費性電子大展(CES)中,新漢為耐能智慧打造首款AMR自主移動機器人正式亮相,隨著邊緣AI、機器人應用加速落地的趨勢成形,新漢來自耐能的業績也將水漲船高。
智造in HUB • 共創AIoT生態示範聚落!2025物聯網智造基地說明會

前往報名
耐能科技獲張忠謀家族投資!落戶中東參與阿拉伯生態圈
獲得張忠謀家族入股,耐能科技9日宣布與沙烏地阿拉伯國家半導體中心(NSH)攜手合作,在利雅德成立子公司,搶進中東算力建置商機,NSH的目標是協助沙烏地阿拉伯打造無晶圓廠半導體生態圈。
由3位台裔科學家創立,耐能科技公布截至目前,已募資1.95億美元,投資方包括台積電(2330)創辦人張忠謀家族、紅杉資本、高通、維港投資、鴻海(2317)、SparkLabs、DeepMind的創始人(Demis Hassabis與Mustafa Suleyman)等多位半導體大老與知名創投入股,耐能晶片也在台積電生產。
耐能科技2024年打入沙烏地阿拉伯算力中心建置計畫,此次宣布成立利雅德成立子公司,將繼續深化當地合作機會,積極參與沙烏地阿拉伯科技生態系統的建設,支持合作夥伴開發具有競爭力的AI應用和服務,還將著重於在地人才培養與技術轉移。
耐能認為建置子公司可顯示對該市場的重視與承諾,並呼應沙烏地阿拉伯願景2030的發展藍圖,聚焦AI、智慧城市及數位經濟的推動。
耐能表示,中東市場(特別是沙烏地阿拉伯)正處於快速發展機會,耐能選擇與沙烏地阿拉伯國家半導體中心(NSH)攜手合作,也將在該地設立研發人力。
沙烏地阿拉伯2024年才成立國家半導體中心(NSH),首輪資金超過2.66億美元,目的是吸引半導體企業進駐,專案目標是在2030年前吸引至少50家半導體設計公司落戶。
此外,沙烏地政府計畫投資1,000億美元打造一個名為「超越計畫」(Transcendence)的科技中心,並培養2萬名AI專才,以營造一個有利於本土及國際企業發展的環境。
耐能創辦人兼執行長劉峻誠表示:「我們很高興能將自身的AI專業知識與沙烏地阿拉伯豐富的資源和人才儲備相結合,深化與當地企業、研究機構及高校的合作。」
國家半導體中心(NSH)執行長Naveed Sherwani博士表示:「我們很高興迎接耐能進駐沙烏地阿拉伯。耐能將利用該地區豐富的人才資源以及強大的無晶圓廠半導體生態系統來設計和開發AI晶片。」
實現 360 度完整空間偵測!NEXCOM 新漢亮相第二代自主移動機器人 NexMOV-2,以 AI 視覺辨識導航技術力推智慧工廠、智慧倉儲等應用升級
美國消費電子展 CES 2025 本周在拉斯維加斯盛大開展,工業電腦大廠 NEXCOM 新漢於展會期間發表與策略夥伴耐能智慧 Kneron 共同合作的第二代自主移動機器人 NexMOV-2,結合 Visual SLAM(視覺定位建圖系統)、AI 導航辨識功能以及自主研發多軸馬達驅動器,大幅提升產品靈活度及效能,搶攻智慧工廠、智慧倉儲、飯店業等市場。
自主移動機器人(AMR, Autonomous Mobile Robots)因其靈活性與自主性在製造業、倉儲物流以及醫療等領域的應用日益廣泛,相比於傳統自動導引車 AGV,AMR 具備更高的環境適應能力及導航精準度,此次新漢發表的第二代自主移動機器人 NexMOV-2 結合 AI 視覺辨識與導航技術,大幅解決了傳統 AMR 無法克服的多項限制。
全面推進多功能機器人技術,新一代 AMR 應用再升級
由新漢集團旗下子公司新漢智能所推出的第二代自主移動機器人 NexMOV-2,導入 AI 技術全面升級為智慧型 AMR,採用視覺辨識系統取代傳統的 2D LiDAR 導航,相比於 2D LiDAR 僅能透過水平線性光束偵測路徑物體,視覺系統可實現 360 度完整空間偵測,再透過 Visual SLAM 技術,達到高精準度自主定位與導航,AMR 便可自主決策最佳移動路徑,大幅降低碰撞風險、提升運行效率。

NexMOV-2 以開放式機器人系統 ROS 2 為架構,為產品提供功能擴充性並可彈性和周邊各系統進行整合,搭載耐能智慧專為邊緣運算設計的 KL730 NPU 晶片,能以最快 AI 運算速度提供最佳解,減少 LiDAR 使用數量,增加 AI 影像識別功能,同時降低能耗,符合產業綠色減碳倡議。此外,外型的部分在車身全面進行防水升級,可將 NexMOV-2 部署在嚴苛環境的應用場域,客戶如有功能安全規格(Functional Safety)的需求,亦可搭配新漢集團旗下子公司創博的功能安全控制方案,滿足各項功能安全的規範。
NexMOV 第一代產品現已導入台灣飯店業以及智慧工廠,第二代產品在全面提升硬體規格與 AI 軟體功能後,將擴大應用範圍至食品製造業、化工業等更具挑戰的環境,不久的將來更能擴展應用於救災與國防用途。
針對嚴苛應用環境,新漢智能與創博正進行第二代自主移動機器人 NexMOV-2 增能計畫,打造鏈型、機器狗等更多自主移動載具型式,推動 AI 自主移動救災科技應用,降低長時間且近距離救災的風險,提高救災效率減低人員操作失誤,新漢集團更有軍規相關規格及認證(MIL)經驗,未來更可提供軍規自主移動載具,應用於偵蒐與地面無人化任務執行需求。
布局機器人市場,持續打造各類機器人控制解決方案
多功能機器人已被視為是未來重要趨勢,新漢集團自 2013 年起開始布局機器人市場,擁有獨立機器人軟硬體研發設計團隊,品牌深耕市場已逾十年,除了擁有獨立研發自主移動機器人的團隊,新漢集團旗下子公司創博(NexCOBOT)以開放式平台及模組化為架構,已發展出完整機器人控制解決方案,包括機器人控制平台、機器人控制器、機器人功能安全模組化套件等,可運用於各類型機器人,包括工業協作型機器人(Collaborative Robots, Cobots)、移動式機器人(AMR)、四足機器人(Quadruped)、人形機器人(Humanoid)等產品,目標成為軟體定義機器人的領導廠商。
新漢集團不僅持續強化各類機器人產品與服務,也將會攜手生態系夥伴推動智慧化解決方案。
新漢集團董事長林茂昌表示,美國是機器人產業的主要市場,為此,新漢集團將以提供機器人關鍵模組的優勢,深入拓展美國市場,爭取所有的機器人設計製造與新創客戶。集團計畫於 2025 年參加美國機器人重要展會,如 NVIDIA 的 GTC 大會,並佈建當地銷售據點。
新漢集團將持續以開放式架構,強化各類機器人產品與服務,並積極拓展全球市場。未來,集團將攜手生態系夥伴推動智慧化解決方案,致力於引領 AI 機器人技術與應用的新紀元。
IC設計廠前進CES 展示邊緣AI成果
美國消費性電子展(CES)即將於2025年1月7日起在拉斯維加斯舉行,IC設計廠鈺創、奇景光電和耐能將參加,展示邊緣人工智慧(AI)技術成果。
鈺創集團今年CES以「創新落實、AI落地,連結MemorAiLink開創未來」為主軸參展,展示普識智慧與異質整合的IC產品理念,這些產品為電子設備注入類似大腦思考、視覺感知、神經傳導及隱私保護等AI功能,豐富AI應用場景,並推進未來智慧生活願景。
鈺創集團旗下帝(闊)智慧科技將展出AI隱私智能體(ApA),這技術可在去識別化情況下,進行身份辨識,並可分析行為,當發現有跌倒等危險情況出現,可以即時發出警報,目前已導入台大醫院竹北分院,有助減輕醫護人力負擔。
鈺創集團旗下鈺立微電子將展示多項多傳感器影像控制晶片應用,包括智慧無人載具、工業機器人與服務型機器人等。鈺群則將展出USB PD3.2控制晶片,其中,EJ732D產品已獲貿聯和驊陞等9家客戶採用,預計明年第1季量產。
奇景光電則與矽遞科技合作展出支援超低功耗邊緣AI推論,並結合雲端大語言模型運算能力的即時監測物聯網裝置。當辨識指定事件後,會透過語音回應與使用者互動,確保使用者即時獲得環境變化或事件的最新資訊。
奇景光電也將在CES展示各種時差測距ToF 3D高速低延遲應用,例如遠距離頭部追蹤、3D手勢控制、車用人眼追蹤AR抬頭顯示器等。此外,奇景光電將與子公司源奇科技合作展出視覺護理和智慧眼鏡等技術。
耐能今年CES以「Innovation Lives on the Edge」為主題,將展示邊緣運算技術最新成果,以及與各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的案例。耐能指出,現場將展出AI邊緣GPT產品KNEO 330,支援語音、情境及圖像理解,可應用於製造業、金融服務、教育、醫療及遊戲創作等領域。
耐能的自主移動平台搭載RGBD模組,提供深度資訊回饋及高精度物體識別、液體監測與反光物及遮擋物的自主避障能力,適用於各類機器人應用。此外,耐能還將展出包括AI視訊管理系統、AI門禁監控與AI攝影機等產品。
共創 AI 生態圈!凌陽科技與峻魁智慧如何以 AI 創新技術開啟智慧車電與智能家電的應用新格局?
當 AI 逐漸從雲端走向邊緣,許多企業開始建立自身的 AI 生態系,並串聯軟硬體以及從設計到應用的流程,進一步在全球市場聯手拓展新商機,其中凌陽科技即是一例。凌陽科技長期投入 Plus1 平台的研發,目前已開發至 C3 產品,隨著今年九月通過晶創計畫補助,凌陽科技也計畫加大投資開發新一代產品 C5,以回應蓬勃的 AI 市場需求。「C3 就是一個 AI 的視覺開發平台,所謂平台就是可以做成很多不同產品,因為我們發現 AI 產品比較偏向少量多樣,所以我們透過平台方式讓不同產業可以在平台上開發自己所需的視覺應用,」凌陽科技智能運算專案產品總監黃興生表示,隨著生成式 AI 的熱潮爆發,凌陽科技在 C3 視覺開發的基礎上,再連結自身語音與 AI 相關技術,讓 AI 開發平台在視覺之外還具備聽覺與對話的能力,以更完整的技術持續擴展應用場景。
凌陽科技積極投入開發 Plus1 C5,以開源方式建構 AI 生態圈
在智慧車電領域,凌陽科技長期投入駕駛監控系統(DMS)的開發應用。凌陽科技觀察,隨著歐盟開始要求所有新車都需具備 DMS,以及全球越來越多車隊擔心司機有駕駛行為不良而導致交通事故、保費增加的狀況,因此 DMS 的需求與重要性日益顯著。另一方面,凌陽科技也積極推動與台灣車隊的合作,預計結合 AI 與影像技術,提供巴士安全輔助,以降低因為視線死角發生的交通事故。
除了車用領域,C5 在機器人與長照服務等面向,也將創造全新的應用場景及互動模式。「最早的掃地機器人看不到,所以只能在家裡到處亂撞,後來我們 C3 的客戶,就是在掃地機器人裝上鏡頭與 AI 技術後,才能辨別前方的物體並決定是否要繞道,」黃興生分析,C5 的出現可以進一步創造新的人機互動模式,例如使用者可以透過自然語言直接對機器人下指令,讓長者或不熟悉科技產品的用戶無須操作應用程式,只要透過語言即可啟動機器。同時,凌陽科技更進一步將 C5 技術應用在長照中,像是透過影像、語音與 AI 技術監測居家或療養院的跌倒事故並即時通報,甚至可以在偵測到長者跌倒後,透過語音與對方互動以確認意識狀態,確保無誤報或延誤就醫的情況發生,提升安全保障。
「凌陽科技現在走向『開源』,因為 AI 時代的生產就是少量多樣,因為每個人的模型都不一樣,因此凌陽科技將 code 開源給所有客戶,讓使用者可以自行下載與修改,」黃興生強調,凌陽科技不只持續追求技術創新、提供客戶友善的開發環境,更著眼於構建 AI 應用生態圈並積極與其他科技夥伴合作,其中峻魁智慧就是凌陽科技 AI 生態圈的成員之一。
峻魁智慧讓 AI 模型在「瘦身」同時保持精準度,並透過「自我學習」開創應用新可能
在創業前,峻魁智慧創辦人郭峻因就觀察到智慧車輛領域的生態系日益成形,特別是以色列開發自動駕駛技術和先進輔助駕駛系統的企業 Mobileye 逐漸崛起,讓郭峻因萌生將 AI 技術應用在車電領域的想法。另一方面,有感於市面上開發AI模型絕大部分仍是基於工程師的經驗法則,缺少專用之嵌入式AI設計工具,郭峻因決定著手打造彈性開放的 AI 設計工具「AI Craft」,讓車廠和開發商在技術應用面有更高的應用靈活性。
郭峻因解析,AI Craft 包含 A-Craft、P-Craft 和 Q-Craft 三大技術核心,首先 A-Craft 為「模型自動標記」,「以前常有一句話,就是做人工智慧要先有工人智慧,所謂工人智慧就是圖資標記,」郭峻因說明,訓練模型需要圖資,有圖資就必須標記,但標記圖資的工作往往耗時費力,因此峻魁智慧特別研發模型自動標記圖資的技術,大幅提升作業效率。P-Craft 所指則為「模型剪枝」,意即透過技術將模型壓縮瘦身,同時可以依據客戶要求在精度損失最小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壓縮模型,以滿足在邊緣設備運行的需求。最後「Q-Craft」為「模型量化」,是指將模型的浮點數轉為定點數,讓模型在被壓縮的過程中不會喪失精準度。
「我們有別於其他公司,有一個比較特殊的技術就是自我學習(Self-learning),就是我們把訓練模型的方法建立好之後,模型就會按照這個方法去學,」郭峻因說明,讓模型自我學習的首要好處就是不必有一位 AI 專家持續調校模型,其次是當未來 AI 在各種裝置上隨處可見時,這些裝置就可以在運行的過程中就可以即時擷取當下資料自我學習,「雖然現在尚在實現階段中,但我認為三到五年後,就可以看到這樣的情境發生,」郭峻因強調,「Self-learning on Edge」是峻魁智慧的願景,未來模型自我學習的技術也有機會應用在智慧車輛、咖啡機、冰箱等各領域的裝置以提升用戶體驗。
目前峻魁智慧有 70% 的業務主要集中在智慧車電領域,其餘 30% 則分布在智慧監控、安防等智慧化的應用場景。郭峻因分享,AI Craft 的應用相當廣泛,未來在智慧家居、工業自動化等場域都有機會見到相關應用落地,例如以後在一般家庭中,冰箱和咖啡機除了搭配 C5 晶片進行雙向語音互動,系統可以透過用戶的操作習慣進行自我學習並調整,讓使用者甚至不必出聲,家電產品就能自行依照使用者的習慣做出回應,以更加貼近需求。郭峻因也強調,當 AI 的邊緣應用逐漸普及,AI 技術將不再是大企業的專利,而是會逐步滲透至大眾日常生活,成為往後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
台灣第一家「真正的」獨角獸?《彭博》揭耐能要募3億美元,估值達到10億美元規模
根據《彭博》(Bloomberg)的報導,耐能(Kneron)正在與投資者洽談新一輪3億美元(約為新台幣90億元)的上市前募資,本輪募資將把耐能的估值推到10億美元。
雖然目前仍不清楚有哪些投資人會參與,以及最後敲定的金額與估值。但如果就目前的帳面數字來看,耐能將同時達到2個創舉:台灣第一家真正意義上的獨角獸(未上市、估值達到10億美元),以及單輪最高額的資金(撇除生醫和製藥產業)。
2025年上市:瞄準Nasdaq,透過SPAC實現目標
而據《彭博》引述的資料,耐能將把新一輪的資金用於產品創新和市場擴張,包括在沙烏地阿拉伯開設區域辦事處,建立一個研發實驗室。
台灣晶片新創耐能創立於2015年,技術核心是專為AI而生的NPU多功能晶片。不同於NVIDIA用於訓練AI模型的高功耗GPU,耐能的晶片著重於低功耗和高效能,可以像樂高積木一樣靈活組合,支援不同應用場景,讓監控攝影機、汽車等裝置在無需連接網際網路或雲端的情況下運作。

此外,根據21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文件,耐能已與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rk I Acquisition Corp (SPAC) 簽署了一份不具約束力的意向書,並計劃在2025年於那斯達克上市。目前,談判仍在進行中。
迄今為止耐能公開的總募資額已達到2.12億美元,投資人包含高通、紅杉資本、富士康、光寶、台達集團以及李嘉誠旗下的維港投資等。
耐能榮登 CRN 評選2024年最熱門半導體榜單 獲知名研究機構認可
國際專業的IT媒體CRN(Consumer Reseller News),發布2024年迄今為止最熱門的10家半導體新創公司榜單。耐能智慧(Kneron)以強大實力成功入榜。這一榮譽不僅是對耐能在半導體領域創新實力的高度認可,也標誌著公司在推動終端AI領域進步方面所作出的傑出貢獻。
多年來,耐能智慧不斷致力於在邊緣端為設備帶來強大的AI能力,早在2020年,耐能自研的AI晶片KL520就被EETimes列為適用於終端AI加速的十大處理器之一(同為入榜的還有Nvidia Corp. Jetson Nano、Intel Movidius Myriad X、NXP Semiconductors i.MX 8M Plus等處理器)。
同時,據全球知名市場調研機構Fortune Business Insights稱,全球人工智慧(AI)晶片組市場規模在2019年估值為81.4億美元,預計到2032年將達到6,951.6億美元,在預測期間的複合年增長率(CAGR)為37.7%。
在其最新發布的研究報告中,將耐能(Kneron)列為全球人工智慧晶片市場的重要參與者之一。這一認可凸顯了耐能在AI晶片技術領域的創新能力和市場影響力。耐能先進的AI晶片KL 730 SoC,不僅提升了設備的計算性能,還兼容CNN、Transformer、RNN、Hybrid等多種模型,為用戶帶來了更加極致的體驗,這無疑將進一步推動全球AI晶片市場的增長。
生成式AI的發展、大模型應用的湧現,如何使眾多企業受益並擁抱AI成為了行業關注的焦點。耐能憑藉今年推出的EDGE GPT企業化解決方案,為這一問題提供了有力答案。該方案不僅在全球範圍內獲得了眾多合作夥伴及科研機構的廣泛認可,更為不同類型企業及產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智慧應用升級。
耐能EDGE GPT企業化解決方案擁有超強性能及卓越的可靠性,通過使用耐能自研的邊緣伺服器,將GPT技術垂直應用於行銷客服、人力資源、財務、生產製造、法律等多個領域。這一方案不僅更加貼合行業場景,提供強大的AI能力,還為多個領域帶來了智慧應用的全新升級,展現了耐能在推動AI技術落地應用方面的深厚實力。
耐能此番成功入選CRN榜單,並獲Fortune Business Insights認可,無疑是對公司技術創新和市場影響力的再次肯定。耐能將繼續致力於半導體技術的研發,為全球客戶提供更加優質的產品和服務,推動AI在更廣泛領域的應用和發展。
新漢智能 衝刺綠色智造、雙軸轉型
工業電腦大廠-新漢(8234)
林弘洲指出,過去瑕疵檢測只能做垂直面檢測,許多不規則、
AMR自走車展區將發表新產品第二代AMR自走車,
第三展區-綠色智造搭配AI企業戰情室,
展區內還有AI企業戰情室的語音即問即答沉浸式體驗,
第四個展區-EDGE AI的展示,除了帶出今年火紅的GPU晶片大廠的產品,
NEXCOM新漢集團今年受惠AI跟機器人題材,